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焦点新闻 >> 正文
借力跨国技术转移 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2016/5/16 12:08:34技术中心 】 【收藏】 【打印

借力跨国技术转移 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北京市科委、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科技部火炬中心、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意大利创新署等在北京联合举办2011跨国技术转移北京论坛。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意大利创新署署长Davide GiacaloneAUTM总裁Rbin Rasor等嘉宾以及国内外近300位高端职业经理人携带400余个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项目参加了此次论坛。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主持论坛开幕式。

  曹健林在致辞中指出,加强跨国技术转移,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价值链的快速分解,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全世界的创新活动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全球创新网络已经形成。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相互合作,跨国技术转移正在迎来新一轮高潮。中国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需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开展跨国技术转移,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是中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途径。对于世界而言,中国的发展也为先进技术提供了实现价值的重要机会。

  曹健林说,近年来中国和多个国家建立了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建立了中芬创新中心、中意企业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合作机构,在轨道交通、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空间信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批企业通过引入国际先进技术、跨国技术并购等迅速做强做大。目前,由科技部指导建设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达200余家。同时,全球跨国技术转移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科技部将从多方面加大对跨国技术转移等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力度,协助各方拓展合作渠道。

  北京是中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曹健林希望北京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当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跨国技术转移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要节点。希望此次论坛成为全球跨国技术转移的一次盛会,成为中国跨国技术转移的标志性品牌。

  苟仲文在致辞中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更加重视国际科技合作。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将出现重大技术突破,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仍保持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中国也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知识、资本、人才、信息有着较高要求,单个地区很难具备所必须的全部资源,需要通过跨国技术转移等国际合作加以实现。

  北京集中了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为代表的260多家各类科研院所,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近80家高等院校,集中了全国1/4的国家工程中心、1/5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承担的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占到全国40%左右,是中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和技术交易中心,具有开展跨国技术转移的特殊优势。

  苟仲文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通过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培育国际合作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品牌活动、成立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北京论坛、与国外机构共建企业创新中心、与意大利共建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等一系列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合作氛围,促进了技术需求与科技资源的对接,切实推进了一批项目和人才落地北京,这些都为北京深入开展跨国技术转移打下了基础。

  在随后举行的论坛主题演讲上,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蔡文沁、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分别就中国开展技术转移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北京市在技术转移中的实践和探索发表了主题演讲。

  据了解,此次论坛突破了常规研讨、展览、对接模式的局限性,采取专题领域技术转移推介对接世界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展示推介专场相结合的形式,为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平台,并通过VIP大会论坛、主题演讲、学术讨论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中外企业、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

(中国创新网)

 

指导: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协会

网址:www.YETCA.org 联系电话:0871-3363342 0871-3392997 电子邮箱:qyjszxxh@163.com

Copyright © 2016-2017 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协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6001411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