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云南省工业企业质量诚信平台 >> 行业观察 >> 正文
云南强化创新驱动主引擎 新材料构建产业新支柱
2016-7-12 10:41:54本站原创 】 【收藏】 【打印

核心速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材料与生物、信息、能源等技术加快融合,材料基因组计划等开发应用新模式蓬勃兴起,新材料产业正成为新型竞争力。

“新材料,大制造。”看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积极抢占发展先机,发挥云南新优势,培育新动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稀贵金属新材料,积极搭建创新科技平台,重点培育领军企业……云南正按照规划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跨越发展,厚积薄发,踏实走好每一步。

强基础 提振产业发展“云南信心”

“云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有基础、有资源、有特色,基于矿产资源和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云南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小荣介绍,“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新材料产业较快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发展基础。

产业集群初现雏形。形成了以昆明、玉溪易门为核心的贵金属产业集群;以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和锗材料基地为核心的锗产业集群;以楚雄禄丰为核心的钛产业集群;以昆明、红河(个旧)为核心的世界最大锡产业集群;铜、铝、铟等传统优势资源产业均向精深加工进行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已显雏形。

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处于研究阶段、转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品体系。包括以贵金属合金材料、催化材料、再生资源材料为主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产品;以锗材料及相关器件为主的光电子产品;以氯化法钛白粉、高品质海绵钛、钛材为主的钛材料产品;以锡基新材料、锡化工、锡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为主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储能和动力电池材料产品等。

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打造了贵研铂业、云南锗业、云南钛业等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型新材料企业;云锡、云铜、云天化等企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了云锡锡材、中铝昆铜、纽米科技等新材料生产企业;以个旧圣比和、能投汇龙、菲尔特、城投碧水源膜科技、蓝晶科技、中宣液态等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群发展态势良好。

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良好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孵化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新材料已成为我省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较多的领域之一。已建成4个国家创新平台、5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但也要看到,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仍存在总体产业规模较小、核心关键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成果储备严重不足、创新活力较强的中小企业集群不强、产业发展与市场结合度不高、品牌和标准建设滞后等问题。”黄小荣坦言。立足实际,全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深入贯彻执行新材料发展指导意见,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机,走开放型、创新型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子,打造融合创新的云南新材料产业。

抓优势 培育特色产业聚集区

云南钛矿资源丰富,保有资源储量127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是我国主要的钛原料产地之一,其生产技术和产业基础在全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一直以来,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突破钛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掌握钛关键材料工业化生产技术,形成系统、领先的国产优质钛材及产品制备技术和产业化生产能力,成为促进云南省有色及稀贵金属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 为此,省科技厅从解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角度出发,开展了大量调研、策划、协调、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从产业发展基础和现状出发,组织云铜集团、云南冶金集团、昆钢等骨干企业,成立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以这些大企业(集团)为实施主体,组织策划新材料重大科技专项“钛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目前,8个子项目预期总体内容目标全面完成,突破高钛渣、海绵钛、氯化法钛白粉等核心关键技术20余项,建成生产线(示范装置)8条,申报相关专利215件,制订标准6项,实现销售收入7.78亿元。”省科技厅工作人员介绍。

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是名副其实的有色金属王国。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无疑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只待产业发展开出绚烂的花。因此,如何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明显的新材料产业成为关键。

近年来,通过加强引导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为主的云南新材料产业正由单一的原料型产业向高附加值、高加工度方向发展,产业链不断丰富和延伸,我省具有优势的新材料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比如以3C数码电子消费产品电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和储能电池对高性能正、负极材料的需求为导向,加快前驱体合成技术攻关及专用设备开发,推进了相关材料产业化发展。

以高性能诊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生物3D打印等领域对钛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氧化锆及医药用铝箔等新材料的需求为导向,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相关新材料及器件产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在提升现有光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基地、稀贵金属精加工及新材料生产基地创新发展的同时,我省将进一步有序推进钛及钛基新材料产业基地、锗及锗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硅及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锡及锡基新材料产业基地、铜基新型结构材料及全国重要的铜、铝深加工基地建设。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造等产业对先进材料的要求,依托区位优势,着力培育特色明显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促创新 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蒸发金,结合在半岛芯片上,就能广泛应用于LED灯、通讯器材、航空器材上,并创造近3亿元的产值。记者近日来到贵金属集团蒸发金实验室时,实验室主管阳岸恒向记者介绍。“不要看我们实验室面积不大,依托先进的蒸发金技术,实验室能年产1吨的蒸发金,产值达3亿元,净利润就有500多万元。”

无独有偶,在科技创新方面,云南新材料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云南省开发的稀贵金属新材料已广泛应用到我国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信息、环保等高技术产业;云南省在光电子锗材料、太阳能级晶体硅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LED材料等生产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云南省铜、铝、铅、锌、锡等金属选冶技术已达国内一流水平,富氧顶吹炼铅工艺综合能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0%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大批新材料科技项目的实施,推动新材料产品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为壮大云南新材料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4万吨/年高强度铝合金圆杆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度铝合金圆杆生产线,实现产业化生产,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创利税6000多万元;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承担“有机锡系列化合物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建成硫醇甲基锡等产品规模化生产线3条,有机锡系列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产品出口到欧美国际市场;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试制出中国第一卷钛带卷产品以来,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2700万元。

新材料产业在兴起的短短时间内,以后发优势快速形成了市场竞争力,为创新驱动带来了强劲动力。“在贵金属产业,技术能走多远,产业就能走多远。”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俊梅表示,走科技引领、产业孵化、产融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实施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战略,是企业稳步发展的秘密武器。“创新的力量在贵研涌动发展,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实施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战略,为我省做大做强贵金属战略新兴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服务。”

“要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关键在于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新材料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创新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新材料产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形成一批新材料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另一方面,建设一批促进新材料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新材料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产学研用联合开发重要技术标准,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制定,加快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同时积极推动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的研发,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产业亮点

云南钛业公司 打造“绿色新钛谷”

“云南钛业公司采用国内首创的‘钢-钛’结合模式,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卷冷轧钛板卷,顶替了欧、美、日等国的进口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是中国唯一拥有完整冷、热轧钛板卷生产工艺线及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板卷产能规模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三,2015年实现了2.26亿元销售收入。”云南楚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雪峰说。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云南钛业公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以楚雄禄丰钛产业园为枢纽,采用政企共建模式,与上游钛精矿、钛白粉、海绵钛等产业形成联盟,借助云南省重点培育和打造新材料产业的契机,利用好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在现有钛及钛合金熔炼、板卷轧制的基础上,将着力延伸产业链,开发更多面向军工、海洋工程和医疗健康产业的高附加值钛及钛合金产品,形成30亿—50亿元产值的高端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助推昆钢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国防军工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将国内唯一完整拥有从钛精矿、钛白粉、海绵钛、钛板卷到高端军用和医疗用钛,以及钛合金产业链的楚雄州,培育和打造成为继传统钛谷宝鸡之后的“中国绿色新钛谷”。

记者手记

破瓶颈 强制造

近30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长期存在的创新链条不完整、科研生产力量分散、管理体系不健全、关键材料保障不利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材料产业一直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就云南而言,基于矿产资源和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稳定的基础。但同其他地区相比,产业发展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结合度不高,活力动力不足、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我省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战略任务艰巨,对新材料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左右;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这是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发出的冲锋号角,也是我省立足实际抢占产业发展先机的重大决策。依托我省大力发展和培育8大产业的机遇,新材料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要强制造、兴产业,就得先破除发展瓶颈。要完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加强重点新材料的市场培育,突破关键工艺与专业装备制约,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才能促进新材料产业有序集聚发展。要意识到,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措施,是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要把发展新材料提升到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统筹协调,坚定信心,加紧部署,下大力气突破一批关键材料,大幅提升新材料产业保障能力,全面支撑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今后将大有可为,助力云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云南日报 图片均为记者 杨峥 摄 记者 李承韩)

指导: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协会

网址:www.YETCA.org 联系电话:0871-3363342 0871-3392997 电子邮箱:qyjszxxh@163.com

Copyright © 2016-2017 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协会 版权所有

滇ICP备160014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