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0年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32作指导意见
为切实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加快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2010年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2009年的主要工作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确保全省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非电力工业完成投资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750亿元的责任目标,增强了全省工业发展的后劲。
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着力推进2009年度重点工业项目“251”工程的实施,突出抓好100项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升级工艺装备、促进节能降耗、改善环境保护的重点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昆明中铁养护设备、白药集团搬迁、冶金集团钛产品和文山氧化铝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推进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组织认定2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南天股份公司技术中心获国家认定。促进FMS柔性制造系统等20项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推广应用水泥低温余热发电等20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昆明机床股份公司开发并完成FMS柔性制造系统样机制造,填补了我国大、重型柔性制造生产线的空白。云南大为化工自主研发整体多层包扎技术,制造了30万吨/年尿素关键设备。
财政扶持工业项目力度进一步增强。发挥财政技改贴息资金引导作用,积极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进口设备减免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扶持。2009年共安排省级财政技改贴息资金2亿元,扶持167个工业项目,带动项目总投资289亿元,促进了全省非电力工业投资的顺利完成。
二、2010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两化融合,促进新兴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促进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化技术创新政策措施,加快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强化工业产品质量与标准化管理,大力培育工业品牌。
(二)工作目标
1、技术改造目标:组织实施“212”重点工业项目计划,即:省政府重点推进重大工业建设项目23项;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会同省级有关部门重点推进工业项目100项;州市经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重点推进工业项目200项。
2、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目标: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520'’工程,即:推动建设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2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组织研发及推广20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20个自主创新新产品;培育20家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示范企业。
三、主要任务
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对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要把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作为调整结构、促进两化融合、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机制,使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贯穿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
(一)组织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12"工程,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继续抓好红云烟草搬迁、先锋褐煤洁净化等项目的建设,力争中缅油气管道和炼化基地、昆明机床生产基地、昆船机场装备基地、天士力生物茶谷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以大力发展制药、制糖、食品、木本油料、生物质能、畜禽加工、家具制造、工艺品、造纸、包装印刷等10大产业,优化提升有色金属产业,加快磷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等为重点方向,加快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大力培育低碳经济和绿色制造,促进全省工业走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推动优势资源与国内外技术、资本、市场结合,在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信息产品、节能环保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烟草配套、生物产业配套、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设备等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促进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及建筑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行业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加强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尚未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州市力争在今年内取得突破。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做好前期培育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鼓励和引导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建设成为行业技术中心,或联合行业内中小企业、有关科研院所建设产学研联盟。
(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推广,培育自主创新产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围绕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质量提升技术、产业升级技术,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优势,鼓励产学研结合,重点推动研发及推广20项关键共性新技术、开发20个自主创新新产品;同时,通过技改贴息扶持自主创新产品加快产业化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转型。
(五)以推动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推进两化融合。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施“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积极培育2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发挥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推动我省企业信息化进程。通过研发、生产、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发展能力。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为切入点,以技术改造为手段,切实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六)贯彻质量兴省战略,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贯彻省委八届八次会议提出的质量兴省战略,按照工信部《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指导各级经委落实产品质量管理职责,以“三管一指导”(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加强对行业和企业的指导)为原则,以装备制造与消费品行业为重点,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建设品牌和改善服务为主要内容,贯彻实施工业行业标准,狠抓一批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项目,推动重点企业积极主持或参与对我省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培育20家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示范企业,积极支持十佳质量标兵活动的开展。
(七)做好“十二五”规划,发挥规划引导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围绕烟草及配套、装备制造、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医药、轻工、建材、煤炭、电子信息等十个重点行业,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谋划,组织编制好《云南省“十二五”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规划》。明确技术改造的投资规模、资金投向和重点,明确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全省企业技术进步,为工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做好工业产品质量现状调研,分析并制定促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的措施,围绕加强工业产品品种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组织制定好《云南省“十二五”工业产品质量发展规划》,将我省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加强对州市、县项目备案的指导,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加强对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质量和效益。认真贯彻执行国发(2009)38号文件相关规定,严把项目准入关,对于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坚决不予核准或备案。对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积极协调帮助企业完善各项手续,促进其尽快投产达效。鼓励引导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持续发展。
(二)完善重大技改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推动建立和完善省政府联席会议、重大技改项目专题协调会议以及各部门项目例会等三个会议制度,加强对重大技改项目的协调和指导,及时沟通信息,着力解决重大项目前期推进中的环保、土地等具体问题,加快项目前期进度。
(三)落实技术进步优惠政策。省级财政以不低于2亿元的技改贴息资金,继续重点支持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有效拉动投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积极向国家开发银行等有关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推荐重点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商业银行推出面向工业企业的创新贷款品种,拓宽企业资金来源。鼓励企业用好用活国家鼓励创新的有关科技投入、科研机构设备购置、进口设备减免税、政府采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
(来源: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
指导: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协会
网址:www.YETCA.org 联系电话:0871-3363342 0871-3392997 电子邮箱:qyjszxxh@163.com
Copyright © 2016-2017 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协会 版权所有